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陵县博物馆和北京嘉元文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用上海光机所自行研制的多光谱成像仪和北京嘉元文博的红紫外高清摄像机,对安徽南陵县铁拐宋墓送葬幡关键字迹进行现场无损分析,近期,对所获取的多光谱图像进行了解析。
安徽南陵县铁拐宋墓,曾候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位于南陵县弋江镇奚滩村铁拐组西南约300米处,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有金属类、竹木类、纺织类、纸质类等约200余件(套)。另有葬具类(灌浆保护层、墓砖、木椁、木棺及附属物)和墓志铭(碑)等。如此众多的丝织物、完整的木俑及房屋、家具组合等在安徽尚属首次发现,填补了安徽宋元考古工作中的空白,反映了宋代本区域与其他区域的文化交流关系,为研究宋代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埋藏制度、民间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铁拐宋墓出土送葬幡,叠压在荒帷之上,书写白字“安康郡太□□氏之柩”,中间两字模糊不清。肉眼在可见光下所见的白色“安康郡太”四个大字以及浅黄色“氏之柩”三个大字,而表明墓主人身份的最关键的几个字模糊不清。“太”字下方肉眼仅见两短横,边缘泛白。
对考古专家推测可能是“君”字部分,采用多光谱成像仪和红紫外高清相机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分别对模糊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在红外波段图像中发现一个类似撇形笔划和竖形笔画的形状,并识别出“太”字右半边模糊不清的部分,该工作为考古工作者探明墓主人身份提供了线索。通过多光谱成像可以看出,无论是上半部“安康郡太”还是下半部的“□氏之柩”在多光谱红外波段的图像中均呈现黑色。在通过红外波段的多光谱图像可以识别出疑似“君”字的一“撇”和“口”部的右半部分。目前的分析结果未能识别出“氏”上面的字迹,没有发现有效的墨迹笔画,推测肉眼在可见光下的看到的黄色痕迹可能为污染所致。
本研究受到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和973项目子课题的支持。 (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高密度光存储实验室供稿)
安徽南陵铁拐宋墓出土送葬幡无损分析检测现场及局部字迹分析结果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