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光机所共有在职职工92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62人),包括两院院士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9位、国家重大专项副总设计师1人、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1个团队连续获得2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支持、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6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1人;4个项目入选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11人、中国科学院产研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15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56人、6人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资助;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8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
近年来,上海光机所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先后共建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上海先进激光技术创新中心、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初步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格局,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聚焦于激光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建成江苏省激光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及全固态激光技术、激光装备及工艺、激光检测仪器等研发中心,入选科技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 单,...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11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在王大珩厅举办第三期“清河之光•青蒿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高瑞平应邀担任主讲嘉宾,为全所科研骨干和学生代表做了题为《加强材料科学基础研究,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彩学术报告。上海光机所党委书记邵建达,党委委员、副所长冷雨欣,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彭芳出席论坛。
上海光机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丽丽主持论坛,她代表上海光机所向高瑞平研究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论坛设立的背景和高瑞平研究员的科研经历。
高瑞平研究员主要研究和工作方向为材料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先后从事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的研究, 组织开展材料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高瑞平研究员从她多年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的独特视角,解读了世界科技发展史。她指出,在科技发展史中,基础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当加强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从而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她阐述了基础研究对历次科技或工业革命起到的原动力与压舱石作用,回顾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以来,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研判和展望了新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高瑞平研究员的报告让大家深刻了解了世界科技发展史,帮助我们客观认识中国70年科研进步、总结中国科研体制改革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把握和运用基础研究的成功规律。高瑞平研究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基础研究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报告立意高远、深入浅出,给与会人员带来很多启发。提问环节,大家就感兴趣的问题同高瑞平研究员展开研讨。
报告结束后,邵建达书记为高瑞平研究员颁发了钕玻璃纪念牌,高瑞平研究员为第三期“清河之光•青蒿论坛”签名留念。
会议现场
高瑞平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邵建达书记为高瑞平研究员颁发了钕玻璃纪念牌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