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10月19日上午,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在18号楼315举办“范·杨苏”讲坛第八期。本次活动邀请到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隋展作学术报告。此次讲坛由薄膜党支部书记王胭脂主持,所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共计7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此次论坛并展开学术交流。
隋展作题为《高功率激光器原理和技术》的报告。用板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激光器到高功率过程中的各项技术突破以及相关历史,从调Q、行波放大、锁模技术发展到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激光脉冲宽度不断被缩短,激光脉冲的峰值功率不断被提高。由于系统规模达到瓶颈,研究人员着重考虑激光器的效率问题。隋展研究员结合薄膜方向,探讨了激光器技术发展对膜层提出要求的来由以及发展方向。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隋展就激光聚变、膜层要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隋展从用户诉求及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案例详细地给出了解答。
隋展,研究员,上海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家某重大科技专项总设计师助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和国家高技术重点项目的研究,负责承担了二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国家重点工程、国家高技术课题、国防科技预先研究课题、国家惯性约束聚变青年基金课题、中物院基金课题等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7项。担任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委员或理事。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等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范·杨苏”讲坛活动以为薄膜光学实验室的成立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前辈——范正修、杨本祺、苏锴隆老师的姓氏来命名,旨在进一步弘扬老科学家精神,促进薄膜科学和薄膜工程等学科发展,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多形式的讲座、交流和培训等方式,拓展需求视野和创新思维,在提高科技人员基本功的同时,为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激励年轻的科研生力军在科研领域奋发向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