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1月17日学术报告:全硅光源及硅纳米晶发光的物理机制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16【字体:

报告人王松有  教授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会议时间20250117日(周五) 上午10:00

会议地点清河路390帝俊厅(108

报告内容

硅光子学是半导体技术发展史上继晶体管替代电子管、集成电路替代晶体管之后的第三次变革。在硅基集成器件中,硅光波导、硅开关、硅耦合器、硅解调器、硅探测器等都已研制成功,而最重要的光源——硅激光器仍是国内外努力研究的课题,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2000年发现硅纳米晶具有光增益现象以来1,人们对其发光机理从理论和实验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了光泵浦的全硅激光器2,3和白光LED4。本报告将介绍课题组在硅激光器和全硅白光LED的实验研究成果,以及对硅纳米晶发光及发光增强机理的理论研究进展5,6

在理论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表面配体会影响硅纳米晶的发光波长,并提出混合钝化的方法可以实现硅量子点的宽光谱发射。实验研究中,通过在氨气和水混合环境下对硅纳米晶进行高压钝化处理,实现了硅纳米晶在400-900 nm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发射。此外,通过优化LED的结构及制备工艺,实现了白光LED的亮度达到12363 cd/m²,外量子效率(EQE)达到0.30%。进一步优化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发光亮度和EQE有望进一步提升。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No. 22JC400300)和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的资助。

报告人简介: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7月获郑州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937月获郑州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010月获复旦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和参与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文章引用4700余次,H-index:372003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三获奖人),2005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1)全硅光源及纳晶硅发光机理;(2)机器学习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3)相变材料微观结构及相变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