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5月22日学术报告:面向超快光场的产生、检测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19【字体:

  报 告 人:徐世祥 教授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会议时间:2023年5月22日 10:00

  会议地点:七号楼3楼会议室

  报告内容 

  报告将汇报本课题组在超快激光技术、超快成像、太赫兹波产生/检测三方面主要工作。超快光场产生包括:1) 利用激光再生放大的特性,通过对再生放大腔的增益损耗调控,实现了在无需涡旋本征模种子的情况下,得到毫焦耳级的?1级拉盖尔高斯模飞秒涡旋脉冲输出,其环-中比高达350:1。2) 将二步相移技术与光谱剪切干涉技术相结合,研发出紧凑、高精度、高稳定的超短脉冲测量装置。3)利用全光调控手段获得转速高达3.57 THz的超快旋转光场。4) 通过直接时间-空间调控得到振幅相位均具有涡旋分布的时空耦合光场。在超快成像方面,提出发展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非共线光参量放大的单次多幅飞秒时间分辨的超快成像技术。该技术巧妙地将超快过程的时序信息转化为空间分离信息,避免了系统对快速电光扫描装置或快响应记录介质的需求,使得系统的成像空间分辨等同于系统静态空间分辨。利用飞秒光参量转换的高时间分辨、大空间带宽特性实验上实现了同时具备50飞秒时间分辨、微米级空间分辨、帧频达每秒15万亿幅的单次多幅成像。在太赫兹脉冲产生/检测方面,包括:1) 通过由全透射光学元件组成的特殊设计,得到携带共轭拓扑荷的、偏振方向正交的、共线传输的脉冲对。以此为泵浦,无需任何太赫兹区的调制元器件或模式转换器直接产生涡旋太赫兹脉冲。2) 将太赫兹电光效应与光谱干涉测量技术相结合实现高信噪比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的单次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比现有其它单次测量技术大幅提高了信噪比和时间分辨。3) 一种结合斯托克斯矢量探测技术和频谱编码技术实现对太赫兹脉冲时域波形偏振信息的单次测量。结果显示该探测技术与传统的45度偏置结构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显著改善了测量稳定性。

  报告人简介:

  徐世祥,男,上海光机所博士,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深圳大学优秀学者。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高速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光学学会理事。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会评专家。迄今为止,主持(完成)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1项、面上4项、省部级4项、深圳市重点4项等。在国际国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获授权的发明专利30余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