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报告人: 林鑫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时间:2019年4月18日 下午2:00-2:30
报告地点:北区高功率单元技术实验室B213室
摘要:
随着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向高涵道比、高推重比、高热效率的方向发展,发动机高温测试技术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部分是如何在受限条件下实现流场多参数的准确测量,而这不仅与燃烧状态实时监测、燃烧机理深入研究密切相关,还可优化燃烧效率,降低污染,对提高飞行安全和优化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燃烧过程复杂恶劣,对瞬态环境的实时诊断技术要求极其苛刻,目前发动机流场参数测量普遍采用的接触式测量手段已无法满足新一代发动机研究中所需的大量系统的内部信息需求,更无法为数值模拟提供准确和全面的试验数据依据和验证。
新一代发动机的研究亟需发展非接触、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的多参数流场光学测试技术,以实现当量比、组分浓度、温度、释热率等重要参数的在线测量与诊断。基于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DLAS)及多光谱层析成像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的二维吸收光谱诊断技术是目前国际激光燃烧诊断领域发展的热点,其具备精确定量测量能力,且极具实用性,是应用于真实发动机复杂燃烧及高焓流场诊断的最具潜力的技术手段。
报告人简介:
林鑫,男,1986年出生,201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电子学系,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专注于火星飞行器进入流场的激光光谱诊断技术研究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2014-2017,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从事飞行器的气动热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研究,承担并完成多项探月三期、XX专项、火星等气动热防护试验研究,同时积极发展针对高焓电弧风洞及电弧加热器的光谱诊断技术;2017-至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技术人才,副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二维吸收光谱诊断技术及固液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先后负责多项重点型号气动热防热试验,主持基金委青年项目、重点实验室基础基金项目等。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