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关于举办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技术及高能量密度物理培训班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1【字体: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为促进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技术及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好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加强中科院在国际ICF领域的团队建设及人才积累,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GY总体部拟于2020年10月27日-30日在上海光机所面向全院及社会相关领域的青年骨干和研究生举办“高功率激光驱动器技术及高能量密度物理培训班”。

  因疫情影响,本届培训班将同步开展线上(沪外学员)和线下(上海地区学员)两种授课形式。

  本次培训的相关事项如下:

1.课程安排:

  本次培训班免费,详见附件1课程表和附件2授课老师情况介绍。

2.报名方式:

  方式一: 扫描二维码报名(10月24日截止)

 

  方式二:发送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单位,职称,专业领域,联系方式,线下/线上学习等信息)至ylyang@siom.ac.cn。

  报名成功后,将10月25日前进行邮件确认,并通知线上授课方式,请注意查收。

3.培训安排:

  报到时间:10月27日14:00-17:00

  培训时间:10月28-30日

  上课地点:上海光机所1号楼多功能厅(上海地区学员)

            沪外学员培训形式待定(暂定腾讯会议平台)

4.培训考核:

  本次培训班通过签到方式考核,将为全勤学员授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颁发的结业证书,样本见附件2。

5.联系人:

  杨老师 021-69918569

 

 

  附件1:

  附件2: 授课老师情况简介

  朱健强,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联合实验室主任,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创办了“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英文期刊,担任主编,并于2019年当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于瀛洁,研究员,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精密光学测试技术及仪器、全息立体显示技术等,近年来主要聚焦于大尺寸光学元件的干涉在位检测、波长移相干涉多信息分离、非干涉光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项目研究工作。完成和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光科技专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张志刚,北京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学系教授、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82年与1984年在北京工业大学分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工业大学日本国财团法人产业创造研究所、日本国经济产业省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天津大学工作过。

  在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技术、高重复频率光纤飞秒激光器的频率梳技术、光纤远距离频率传递和时间同步技术、时域脉冲相干合成技术上有所创新。曾获教育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了《飞秒激光技术》等专著。2016年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

  蒲继雄,华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十几年来,主持一项科技部重点项目、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863青年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部分相干光学的理论及其应用、激光光束的调控、光场聚焦与成像等。至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0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近三千篇次,其中SCI他引两千多篇次。一项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第一完成人),三项研究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3年,2003年,2001年,第一完成人)。现为福建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曾担任国际著名光学系列书籍《光学进展》(Progress in Optics)(SCI二区)的编委。现担任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主任。

  韩申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会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红外与激光工程》、《光学学报》及《量子光学学报》编委。近年研究方向主要为利用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超冷强耦合等离子体物理和强度关联成像及其应用研究。

  林强,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获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格。至今已指导博士生20余名,所培养的博士生获得2007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优秀教师等奖励。主持国家高技术(86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等课题2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著有《现代光学基础与前沿》等专著。

  姜有恩,副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前端组副组长。目前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驱动装置总体集成相关的技术研究。曾先后完成较大口径的体位相调制器技术,并作为项目核心技术之一获得2012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完成基于飞秒激光微加工结合二氧化碳激光热烧蚀匀滑的光学元件损伤修复技术验证与考核。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张攀政, 光学工程博士,副研究员,从事高功率激光装置总体及关键单元技术研究,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设施运维负责人、副总指挥,总体负责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性能提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