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人民日报: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促生“短平快”行为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2【字体:

  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很多科研人员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工作,难以发扬工匠精神。虽然近年来这些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总体而言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在评价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时,过于强调数量,包括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经费体量、论文发表的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等,这种不合理的导向成为科研人员心态浮躁的要因。由于论文、专利、项目等的数量跟科研单位的考评和科研人员的收入、职称以及带研究生资格等直接挂钩,很多科研单位为了应付考评,不惜重奖鼓励本单位的科研人员多写论文、多申请专利、多申请项目。对发表论文和授权专利开出高额奖金,一篇SCI论文或授权专利,动辄奖金上万元,有的论文奖金甚至高达数万元。为了拿奖金,为了评职称、带研究生,很多科研人员为写论文而做研究,为写专利而搞发明创造,一些人甚至冒着风险造假、抄袭。

  人员考核周期短。对科研人员的考核过于频繁,考核周期短,制约了科研人员创新潜能的发挥。为了应对频繁的考核,很多科研单位不得不逐级定指标、摊任务,将压力分解给科研人员,对科研人员往往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评估,有些单位甚至每半年考核一次。为便于操作,普遍将考核指标量化,如一年发表多少论文,申请多少专利,到位多少科研经费等。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也过分强调近期工作,每提一级都要以任现职级期间产出的科研成果为依据。这逼迫很多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有点结果就急于发表,自然很难做出有深度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在规划自己的科研工作时,不得不以短短的三四年为一个周期,否则很可能在提职称时因为没有足够的成果而失去资格。很多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不得不去做一些“短平快”、能够在短期内出成果的科研项目。而很多科研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付出,很难短期内出成果,不适合用短期的结果进行评价。采用这种违背科研规律、频繁、量化的考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质。

  很多年轻科研人员倾向于做一些能够很快出论文、出专利等成果的“短平快”项目,而从事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才能出成果的研究动力不足。

  科研管理行政化。我国科研管理行政化问题仍然很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很多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政绩,希望在任期内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制定的很多科研计划急功近利,不符合科学规律,重数量、重速度,却很少强调成果质量。在科技管理中搞一刀切,很多政策和规定便于管理者管理,却不便于被管理者的科学研究,最终影响科研成果的质量。行政化的科研管理方式非常不利于重大的、原始性创新研究。

  科研工作不是简单重复劳动,需要高度专注、需要深度思考、需要长期积淀。做好科研工作,需要发扬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也需要一个可以发扬工匠精神的科研环境。创造这个环境必须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入手,破解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2016年5月10日,王向朝,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