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文汇报:沈良:“嫦娥一号”上有他的绝活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6-17【字体:
“做起镜头来,我可以连续12小时呆在车间里,感觉就像1小时那么短。”“做一个普通镜头,从设计画图纸到加工装配出样品,8小时我就能搞完!”说起自己的绝活,沈良一脸自豪。
   正是凭着这精湛手艺,他解决了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上激光高度计的加工装校难题,还为“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为兄弟科研机构和企业解决了许多仪器调试难题。尽管“隐身”在科研团队里,但沈良很快乐,因为他的绝活在科研成果中闪烁着独特的光彩。
   听沈良说那些意义重大、让人有点“肃然起敬”的光机电高端设备,感觉不一样:在他眼中,这些设备是出给他的一道道技术考题:怎样磨镜子?怎么安装?怎么校正?……再难的题,也休想考倒他。
   在沈良记忆中,失败的考试只有一次——高考。“文革”结束,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正逢他高中毕业,虽然平时成绩不错,他却落了榜,就这样进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技校。尽管心里失落,但从小喜欢拆拆装装的他,很快对车间里的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车、铣、刨、磨、装配、调试,沈良学每个工种都上手很快。
   沈良还能设计图纸。“我设计的东西,用料省,加工方便,还美观、实用。”他略带神秘地告诉记者,市场上现在常见的一种光学设备——扩束镜,最早的版本就是他设计的。当时,他改进了传统设计,使镜头的样子更简单、加工更简单,用起来也更加方便精准。新设计一出,立刻赢取了不少市场份额。
   很快,这位技术能手被带到了“国家级”的难题面前。“神光Ⅰ”在研制过程中,高精度伺服反射镜架达不到2角秒(24小时内偏移不可超过0.00056度)的精度要求,误差高达10角秒!沈良诊断后,将目标锁定在一个变速箱上。他拆开变速箱,将里面的齿轮拆下,用自己做的特殊工具将它重新研磨、装配,消除了齿轮间隙——精度达标了!
个子不高的沈良看起来总是自信满满,但在他心里永远挂着一个警钟:“仔细,再仔细!”
   进入光机所装校车间的第三年,技术出色的他已颇得老师傅们的喜爱,未免就有些“艺高人胆大”。一次,师傅让他独立负责安装光电倍增管,前几个做下来都顺利,接着的一个却卡了壳,这时他稍一用力,一支当时价值400多元的管子损坏了。沈良反省道,自己毛躁了。因为一些管子的长度会有1-2毫米的误差,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因此装不上设备——“我应该先筛选一下管子!”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
   凭着“仔细,再仔细!”沈良能做旁人难以做到的高技术活儿,还能从旁人想不到的角度,找出高超的技术方案。一次,“神光”装置中有一块悬挂在空中的镜子不够稳定,设计师怎么也想不出加固的办法,又去找沈良。沈良到现场仔细查看,终于在一个隐蔽角落找到了一个加固支点。“这个点,不去现场看不到;没有足够的技术经验,也看不出来。”
从技校毕业至今,沈良的工龄已有29年。从学徒到师傅,从师傅到技术能手,现在又担任了光机所控股的上海恒益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不过他说,自己最感幸福与满足的时光,是在车间里琢磨怎么加工出一个更好的镜头。他的妻子戏言,沈良恨不得把床也搬去车间。
   他说,十几年前曾去美国打过一年工,挣了3万多美元,是当时在上海的收入的十几倍,可他回来了:“因为这里有更多挑战,每年每月都有新的项目、新的设计在挑战我。”少了挑战,他感觉无聊。(《文汇报》2010年6月6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