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时间进入了2014年,上海光机所已建所五十年,我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进入上海光机所也已整整半个世纪。在五十年所庆之际,最值得回忆的是什么呢?我不禁想起了光机所建所时的副所长黄武汉先生,他是我大学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
2012年新春,干福熹院士送给我一本他的新著:“科海拾贝——六十年科研生涯的点滴回顾”。在该书的第46页,干院士回顾了上海光机所的建所历程,“1963年底,以黄武汉的名义,建议组建中科院光机所上海分所”。在以后同我的几次交谈中,干院士又多次谈及了黄武汉先生对组建上海光机所的贡献。
为此,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上海光机所建立的直接原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激光问世及其应用展示出的强大生命力,随之引起国家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Laser一词起源于Maser,即微波量子放大器。当时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二室主任黄武汉先生领导的研究组于1959年开始了红宝石微波量子放大器的研究,1960年初在液氦温度获得了10 cm波段的放大,1962年,在液氦温度获得3 cm波段的放大,是我国最早研究Maser的课题组。
1961年9月长春光机所王之江先生领导的课题组用国产红宝石研制成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此后1963年到1964年,国内激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激光技术领域显示蓬勃生机,特别是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国家有关部门的亲自筹划,加快了上海光机所的组建进程。1963年9月,王大珩等在中科院召开的受激光发射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受激光发射研究,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的若干建议”。
1963年10月28日,国家计委副主任安子文约黄武汉谈话,主要听取黄武汉关于应如何开展受激光发射的研究工作和国外量子电子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在座的有国家计委副主任范慕韩,上海市委书记曹荻秋,上海市计委主任马一行。他们听取汇报后,还详细看了黄武汉上报给张劲夫副院长的报告。并在报告上签署意见,转给国家科委副主任张有萱:“有萱同志,我们约黄武汉同志谈了一次,我们认为这个所放在上海有很大好处,时间上可能快,盼你向聂总反映一下。”曹荻秋书记表示,若在嘉定建所,上海市委一定大力支持,希望黄武汉向张劲夫副院长请示,及早决定建所地点。同时安子文还要求黄武汉写一份关于受激光发射的通俗材料,以便向李富春主任反映。次日晨,这份材料即交给了安子文副主任。
1963年12月30日,成立了光机所上海分所筹备组,1964年5月起,从长春光机所和北京电子学所抽调了297名科研人员,连同部分仪器设备陆续迁往上海嘉定。王大珩先生兼任所长,黄武汉,邓锡铭先生等任副所长。1964年建所时王大珩先生感言“北京——长春两支力量合并在上海,可谓人杰地灵”,表明我国激光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63年下半年到1964年上半年,我在北京电子学所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林尊琪院士和我二人的指导老师是黄武汉先生,具体指导我的是林福成老师,研究微波量子放大器材料红宝石的能级特性和弛豫过程。在二位导师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工作,并分配到上海光机所工作。
进入上海光机所的头几年,我一直在黄武汉先生的直接指导下工作。黄武汉先生对科学研究深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以及认真细致的学习精神对我的科研生涯起了很大的作用,受益匪浅。例如在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时,一定要深入分析国内外的文献,作详细的读书笔记,分析现有的水平和尚存在的问题,这一方法在我以后担任博士生导师后一直牢记在心,并用于指导我的学生。又例如,黄武汉先生参加国际会议回来,向我们介绍国际上最新动向,让我们及时赶上国际发展前沿,这种方法在我科研生涯中给研究生开题开拓新的课题起到很大的作用。
黄武汉先生勤奋好学的精神还体现在他家中办“群论”学习课的故事。在北京中关村,北四环以北的居民区有几座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居民楼,这些楼外墙都是灰色的青砖,掩映在安宁,静谧的白杨树间,这些三、四层的住宅楼是为当时被称为“高研”、“高知”的著名科学家建造的。黄武汉先生的家就坐落在这批高知楼中。当时要研究红宝石的晶体结构需要有“群论”的知识。为了掌握群论,黄武汉先生在家里客厅中挂起一块小黑板,业余时间在家里开起了群论课。我作为一个做毕业论文的学生,有时也有幸参加过一些课程。黄先生的家共有六间房,客厅、卧室和厨房、卫生间相对而立,一字排开。在听课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老一代科学家扶掖后进,甘当人梯的高尚风格。
黄武汉先生,无论作为我国微波技术,量子电子学和激光技术这三个新学科的开拓者之一,还是作为科学研究组织者的副所长,他都倾注了全部智慧和精力。他的学术成就和科学精神都成为我们这些学生和后继者构筑了进入科学殿堂的新起点。
黄武汉先生在上海光机所短短几年的科研工作,参与开拓了我国激光光通信和化学激光两大研究领域,现在激光通讯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流,黄武汉先生主持研究的我国第一台化学激光器——光分介碘化学激光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成为高能激光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建所五十周年之际,我们为上海光机所的辉煌成果感到骄傲,也使我们更加怀念在三十六年前含冤去世的老师和领导黄武汉先生。
附件下载: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