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上海光机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简报
(第九十七期)
2003年8月19日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院地合作
为了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带动院地合作,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主办的“中韩光学科学技术合作中心(以下简称OSTCC)第一次联合指导委员会代表会议”于2003年8月7-10日在浙江省上虞市上虞宾馆顺利举行,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中韩双方共有11家研究所、高校、企业、行业协会、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和上海市嘉定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在地方政府)近2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大力支持中韩光学科学技术合作中心的工作,充分发挥合作中心的作用,加强产出,争取更多的资源,以促进合作中心更大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和韩国政府都非常支持中韩光学科学技术合作中心的工作,并希望通过OSTCC这样一个桥梁和纽带,加强中韩双方的科技产业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特别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市嘉定区政府建议,可以采用市、区、所三方共建中心的模式,增强合作中心的实力,扩大中心的影响面,增加中心的产出和显示度。
会议指出,在科研方面,OSTCC主要是参与和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加强双方科技人员的交流,积极推进和保证双方合作项目的顺利完成。在产业方面,要成为信息沟通渠道和交互平台,充分利用双方的行业协会、企业、特别是双方光学科学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园区等各种资源优势,推进双方光科技产业的发展。中韩双方的牵头单位(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和韩国原子能研究所)将分别建立OSTCC的网站,发布信息,同时作为各成员单位和指导委员会之间互相沟通的渠道。由此更多地把中韩双方光学领域的研究机构、产业单位吸纳成为中心的一员,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
会上,上海光机所副所长李儒新研究员和韩国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Kim Cheol-jung(金哲中)教授分别代表中韩双方,回顾和通报了“中韩光学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和OSTCC成立的背景情况,并汇报了合作中心正在进行的几个科研合作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联合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情况。双方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单位的科研和产业情况,并且就OSTCC的组织形式、运作模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还就OSTCC的发展和如何在促进中韩科技交流和进步中发挥作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浙江省上虞市市长徐文光、市长助理姚劲松、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方静和科技局局长赵浪等就上虞市如何更好地与合作中心加强联系和合作与与会中韩代表交换了意见。(所办供稿)
copyright
@ 2000-
20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