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上海光机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简报
(第九十六期)
2003年7月8日
20TW SPS装置超短脉冲激光研究获阶段性重大进展
2001年,日本和英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对激光核聚变“快点火”物理做了原理可行性演示,他们利用一束60TW(50J)的超短脉冲将常规的ICF聚变中子产额提高了一个数量级,2002年又进一步把超短激光脉冲的能量提高到350J,从而使中子产额高了3个数量级,这两个实验的成功,使得建造廉价的ICF驱动装置在较低的能量上实现聚变“点火”的希望大增。同时也引发了国际上在ICF“快点火”研究领域的一场新一轮的竞争。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在国家高技术惯性约束聚变主题的支持下,经过六年的努力又成功建成了一台基于钕玻璃放大器的20TW超短脉冲系统(SPS装置)。仅就输出功率水平来说,这台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水平已相当于实验室前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神光Ⅱ装置输出功率总和的两倍以上。
SPS装置采用1.053μm波长振荡器输出,再生放大器作为预放,经过7级钕玻璃放大器对啁啾脉冲放大及扩束后,末级输出光束净口径100mm,光斑近场填充因子~50%。啁啾脉冲随后进入两快400×190mm的镀金光栅压缩器,经四程压缩后输出最高亚皮秒脉冲能量15J,脉宽500fs~1ps。亚皮秒脉冲最后经过φ120mm,焦距500mm的离轴抛物面反射镜聚焦,焦斑尺寸~30微米,靶面功率密度~2×1018W/cm2。为检验SPS装置的工作能力,今年6月下旬实验室第一次在国内成功地进行了亚皮秒激光轰击含氘材料出中子的判断实验,获得了单发最高2.4×104个中子产额,为我国激光聚变与“快点火”相结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特别对推动我国“快点火”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PS装置可以用作其他与“快点火”有关的判断性实验,和检验与标定ICF物理实验中各种相关的测量装备,在自然科学方面,它可以用来研究超强激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用作软硬X射线以及其它与超强激光光场有关的科学研究。对我国自然科学中强场物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提供单位: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
copyright
@ 2000-
20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