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本所声明  |  联系方式  |  中国科学院  |  数字认证(OA)   |  ARP  |  English  |  邮箱

上海光机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简报

(第九十三期)

2003年5月27日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小型化10TW级OPCPA超短超强装置研究”
通过项目验收和科技成果鉴定

   2003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小型化10TW级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研究”项目验收会和“小型化OPCPA(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研究”科技成果鉴定会。验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局长桂文庄研究员为主任,母国光院士、沈学础院士为副主任;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母国光院士任主任,沈学础院士任副主任。验收委员会和鉴定委员会成员还包括薛鸣球院士、许祖彦院士、薛永祺院士、庄松林院士等10多位同行专家。
   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是近年国际上正在积极探索的发展超短超强激光科学技术的新原理,将有可能为超短超高超强激光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开辟一个新时代。该项目于1999年4月立项,是中科院部署的首批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徐至展院士任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承担。
   徐至展院士领导的该项目研究组历经近四年的艰苦努力,提出并实施了与国际同类研究不同的更为先进的总体创新方案,在OPCPA新原理的实验验证与理论模拟、基于OPCPA的小型化超短超强激光系统的基础研究、关键单元技术与总体集成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建成基于OPCPA新原理的小型化16.7TW/120fs级超短超强激光装置。超额完成原定合同指标,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系列重大成果。该项研究是一项重大的突破性科技成就,为我国在国际激光高技术前沿领域赢得了荣誉。
   本项重大成果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科技论文42篇(包括7篇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召开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大会特邀报告);已授权与受理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引用与高度评价,产生重要国际影响。
   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的对该项科技成果的鉴定意见中,有如下结论:“该项研究成功实现了原理探索与技术实施的结合,创造性解决了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其峰值输出功率(16.7TW)、信号光与泵浦光脉冲间的时间同步精度(<10ps)、末级宽带OPCPA放大器的能量转换效率(25.5%)等均为当前国际最高水平。……该项研究在OPCPA新原理的实验验证和发展、基于OPCPA的小型化超短超强激光系统的基础研究、关键单元技术与总体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研究难度高。在OPCPA超短超强激光研究领域整体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该项研究成果将能为推动科学前沿研究与关键战略高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实验手段,具有重大的科学技术意义。”
   验收委员会也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验收,在验收结论中还专门指出:“该项研究基于OPCPA的新概念,提出并实施了与国际同类研究不同的更为先进的新的技术方案,在新原理的实验验证与理论模拟、小型化超短超强激光系统的基础研究、关键单元技术与总体集成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性进展与成果,成功地建成了小型化10TW级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其峰值输出功率(16.7TW)、信号光与泵浦光脉冲间的时间同步精度(<10ps)、末级宽带OPCPA放大器的能量转换效率(25.5%)等均为当前国际最高水平。”“该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十分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年轻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挥青年科研骨干的作用,……。”(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