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发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专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并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研究所。重...
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工作始终围绕上海光机所的主责主业,以服务重大任务和国家需求为牵引,强化目标导向,注重内外集成协同,加强重大国际合作任务的谋划。坚持“战略布局,需求牵引,技术引领,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单位学科技术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深化拓展与发达国家实质性合作,夯实海外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组织任职推荐,组织相关国际会议等,汇聚各类国际人才,建立以“平台-人才-项目-组织”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助力上海光机所成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上海光机所国际合作一直得到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届所长亲自主管国际合作。1972年,上海光机所接待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标志着我所第一次对外开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2006-2008年间认定的113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获评“优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对全国719家国际合作基地进行了评估,上海光机所持续获评“ 优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机所视察时,对上海光机所近几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以高功...
作为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激光科学技术专业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在致力于科技创新的同时,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多年来,上海光机所借助科研院所强大的科普资源优势,围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讲座、科技课堂、科普作品创...
超强激光科学卓越创新简报
(第六百四十四期)
2025年5月20日
上海光机所在基于太赫兹超表面的无标记病原菌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超强激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海军军医大学高瑞教授团队合作,在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太赫兹超表面的无标记传感技术,成功实现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表皮葡萄球菌(SE)的高灵敏度检测与区分。相关成果以“Label-free sensing technology of two Staphylococcus species based on terahertz metasurface”为题发表于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
葡萄球菌是多种人类感染的致病菌,可引发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血液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骨骼系统感染等。准确监测葡萄球菌对于预防葡萄球菌污染、早期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方法依赖培养、生化标记或分子扩增技术,存在耗时长、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凭借其非电离性、高穿透性和指纹谱特性成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现有方法普遍面临超表面制备复杂、依赖标记物或灵敏度不足等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采用如图1所示的太赫兹超表面增强电磁波与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结合集成化太赫兹频谱仪,成功实现了形态相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与表皮葡萄球菌(SE)的“检测-鉴别”双功能一体化。研究通过建立太赫兹超表面共振频移量与菌液量的标准校准曲线,发现两种菌株呈现差异显著的特征斜率(SAU:105.90 GHz/μL;SE:45.14 GHz/μL),检测灵敏度达到556 GHz/cell·μm²(SAU)和237 GHz/cell·μm²(SE)。如图2 (a)和(b)所示,为不同菌液剂量下实测太赫兹超表面透射谱(散点)及对应拟合曲线(实线),图2 (c)为共振频移量随菌液剂量的变化关系。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无需抗体标记和复杂的表面功能化,检测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别,兼具操作简便、检测快速、成本低廉等优势,同时保持了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该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病原体检测领域,为临床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图1. (a)太赫兹超表面检测两种葡萄球菌示意图。太赫兹超表面单元结构示意图:(b)俯视图;(c)侧视图。(d)太赫兹超表面显微图。
图2. 不同(a) SAU和(b) SE菌液剂量下的实测太赫兹超表面透射谱(散点)及对应拟合曲线(实线)。(c)共振频移量随菌液剂量的变化关系(含误差棒)。
copyright
2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1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1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