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努力,勤奋踏实贵有恒;奋发图强,迎难而上敢争先

 

做人认真,做事踏实,这是实验室领导及同事对刘继桥的一致评价。

2001年,23岁的刘继桥本科毕业,带着对科研工作的满腔热情和憧憬来到上海光机所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那时,可能谁都没有预想到,这个沉默少言的小伙子,能在短短几年内,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科研路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如今多项重要项目、课题的负责人。

一、科研工作:奋发向上,年轻的肩膀担重任

本科毕业时,刘继桥想深入学习的研究方向在全国范围内很少,因此他十分珍惜到上海光机所的求学机会,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刘继桥回忆道:“刚来光机所的时候,导师陈卫标研究员是骑自行车上班的,那时我们都认识他的车,每天早晨我们到实验室时,看一眼,车已经在了,说明陈老师已经来了;晚上十一、二点,我们走的时候,看一眼,车还在,说明陈老师还没走。在这样的导师言传身教下,我们不努力学习,觉得是一种罪过。”

在这种学习态度下,刘继桥以优异的成绩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

“十一五”期间,是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快速发展的五年,伴随着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刘继桥也在个人科研道路上迅速成长起来,承担了多项重要项目任务。

2006年,刘继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一项国家民口863探索项目。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刘继桥等人通过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了基于共焦FP干涉仪高稳定激光稳频装置和高精度干涉仪鉴频器等关键技术,并建立了一套地基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了大气风速剖面测量。项目组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对单频脉冲激光器频率稳定性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并为新的单频脉冲频率控制方案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研究在单频脉冲激光器上做出的成绩,为上海光机所大功率单频脉冲激光器逐步走向应用打开了局面,先后为国内多个研究部门研制多台单频脉冲激光源工程样机。

2007年,刘继桥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承担了民用航天某预研软课题项目,项目研究解决了星载激光雷达系统仿真平台和数据反演方法等关键技术难点,并详细分析论证了相关大气要素的卫星平台测量需求。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开展载荷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并为“十二五”期间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0年,刘继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全光纤测风激光雷达项目,项目研究解决了全光纤单频脉冲激光源和高灵敏光电探测等关键技术难点,研制成功一套全光纤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并开展了外场试验,实现了水平和垂直方向大气风速剖面高精度测量,垂直方向最大探测高度2000m,距离分辨率75m。在这个项目研究工作基础上,空间激光中心成功建立了测风激光雷达原理样机,并实现了光源上的突破,技术指标达到国内最高,为“十二五”期间开展某重大专项激光雷达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非常看重项目的延续性,尽管完成的项目已经达到预定目标,但是我们希望走得更远、做得更好。”刘继桥介绍了课题组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十一五”期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上海光机所作为项目总体单位,承担了民用航天某预先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刘继桥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相关研究工作。“这个项目研究难度很大,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刘继桥表示,项目组将在这项研究中着力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协调各合作单位,实现系统各个模块工程样机的研制,完成相应的环境例行试验,进一步策划在“十二五”末开展机载验证试验,为推动“十三五”期间型号立项奠定基础。“我们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的研究前景,因为这个激光雷达总体要求和技术难度都非常高。这个项目如果做好了,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我们光机所完全有能力研制各种型号的激光雷达。”刘继桥对项目前景非常有信心。他同时介绍,中心也非常重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成功研究,将是上海光机所从单元部件研制向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载荷总体单位)的重要转型。

二、行政工作:踏实肯干,饱满的热情做实事

除科研任务外,刘继桥还担任实验室业务秘书一职,承担了很多行政方面的工作。例如,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年报和评估材料整理工作。“这个工作很琐碎,但就实验室顺利发展而言,肯定是需要人去做的,所以每年还是会在大家的配合下努力做好。”

空间激光中心承担了一些体量虽不大,数量却不少的涉密项目,因此保密工作也是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又给作为实验室保密员的刘继桥带来不少的工作任务和责任。“随着所里保密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心的保密工作也逐渐流程化、制度化了,科研人员保密意识越来越强,工作也方便做了。”刘继桥只字未提自己在这个工作中所做的贡献。

工作期间,刘继桥同时负责组织中心部分研究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协助指导多名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这也是实验室项目管理的一部分,能帮助实验室及时了解学生的科研计划、状态以及执行程度,是除科研任务外刘继桥最有兴趣的工作。学术报告一到两周举行一次,年初的时候会让研究生报告工作计划,刘继桥会仔细审阅,帮助学生评估计划的合理性。之后的每次学术交流,会有三位研究生汇报近期工作情况,有问题及时提出,大家交流讨论,帮忙出谋划策解决难题。

3月初,日本研究人员来中心交流,空间中心专门安排了两位研究生作英文学术报告,效果不错。中心主任提出,“要保证每位同学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作英文学术报告的机会,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另外,刘继桥强调,由于各个学生研究方向不一样,学术交流活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这也是自己了解和学习新知识面的良好途径。

三、努力方向:脚踏实地,迎难而上敢争先

提到科研工作感受,刘继桥认为,搞研究的人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忌浮躁。“国家发展很快,对科研工作投入很大,但有的单位拿到项目的钱,但却没有脚踏实地去解决关键技术,非常浮躁。这样没有积累、没有沉淀的科研工作,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刘继桥也发现,有的学生会认为那些国外已经做的很成熟的研究方向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去做,认为科学院的研究所一定要做高精尖、别人没做过的、世界领先的技术。碰到这样的学生,刘继桥会耐心的告诉他们,很多国外成熟的技术,我们国内的技术积累仍很薄弱。进口的产品只能用于商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才能更好的用于众多国家重要项目。“只有坚持去做,才能知道难点在哪。浅尝辄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结果只能是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由于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除了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刘继桥每周会有几个晚上固定加班至晚十点以后,周六则基本不休息。这在刘继桥看来是不值一提的。“能按时回家当然好,但我们科学院的研究所,是国家定位的排头兵,交给科学院做的都是技术难度大的、啃硬骨头的事情,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攻关,在理论上弄清原理,在技术上解决难点。这样的任务量,正常上班时间很难完成。况且,国家任务有进度要求,只有尽可能提前,才能考虑以后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有基础才有能力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不加班是不行的。”

其实,刘继桥心中所想远不止争取和完成国家科研任务这一点。如何使科研成果为民所用,如何赶超国际先进,也是他所考虑努力的方向。

目前,刘继桥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还承担了某重大专项激光雷达的研究任务,项目具有很大难度,可一旦攻破,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将走在国际同领域研究的前列。“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同样看重民用领域,项目研究成果将在机场气象安全监测、局域性天气预报、新能源风力发电厂选址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应用。”

在技术攻关方面,项目组一直在向国外如NASA、ESA等顶尖研究机构看齐。刘继桥说,目前,欧空局ALADIN星载激光雷达项目已由2008年发射推迟到2014年,交流得知瓶颈问题在于光源方面的技术难点没有解决。“这一方面给了我们迎头赶上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反思别人为什么解决不了这个难点,促使我们在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难点,为日后工作尽可能地打牢基础。”

傲视国内群雄,赶超国际先进,争做世界一流,这是每一个科研人员的梦想,刘继桥也不例外。“技术上要发展的更快更好,必须有人奉献付出。工程任务不会等你,竞争单位不会等你,发达国家也不会等你。脚踏实地,打好基础,迎难而上,赶超先进就不会只是一个梦。”(所办公室余超群采编)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