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国科学院“讲爱国奉献,当时代先锋”主题活动要求,追溯上海光机所建所初心,让全所科技工作者在信念与精神的寻根溯源中,最大限度激发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和创造活力,上海光机所党委2018年组织了“不忘报国初心,秉承上光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主题系列活动。
听上光故事,凝上光精神,展上光风采。近期,各党支部陆续邀请亲历了上海光机所创建发展的老科学家回所,讲述上光故事,全所人员开展了“上光精神”大讨论。
现将“上光故事”的精彩片段进行集中展映,让我们一同感受老一辈上光人的追求卓越、至诚报国的情怀。
1998年,徐至展先生组织队伍开展“小型化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的研究。虽然欧美先进国家竞相研究,但是都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准上。在申请立项时,专家们提出反对,关键的问题是种子光和泵浦光的带宽不匹配,难...
“范滇元院士回忆说,上海光机所是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建立的第一个激光专业研究所,以远见卓识、非凡勇气开拓了激光在激光武器、激光核聚变、光通信的三大应用领域。在激光核聚变方面,全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姜中宏院士结合图片给大家展示了前人们在新沪玻璃厂时期是如何化玻璃的。整套操作流程涵盖了玻璃从坩埚出炉、剥皮去表层气泡、到浇筑入退火炉等工艺。其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完完全全由人工完成,充分体现了老一辈...
文革期间,原子频标组下放到上海一个制造漆包线的国荣灯具厂,工作环境和条件极差,油漆味道很大,工厂经常着火,也没有厕所。住宿在木质的阁楼里,晚上臭虫太多,用手一拍全是血。但艰苦的环境没有影响科研人员...
徐德衍研究员回顾了建所初期的一些趣事,讲述了自己做出的一些成就,缅怀了两位挚友林尊琪老师和刘立人老师,分享了自己兄妹三人在家乡创立“三衍”奖学金以鼓励家乡孩子学习的故事。 徐老师一生潜心科研,利...
侯立松研究员在讲述“上光故事”时提到,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上海光机所正当年,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中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上光精神”是什么?我们光机所的初心就是服务四化建设、强国富民,这么多年来从未改变...
当时的情况是一无原料,二无技术,三无设备,什么都没有。没有炉膛怎么办呢?就是用炮筒,打炮的炮筒来做炉膛。用石墨加热,采用坩埚下降法生长激光晶体。因为红宝石是硬度比较高的晶体,抛光需要硬度更高的钻石...
年近85岁高龄的苏锴隆研究员讲述了薄膜光学实验室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制中国第一块反射镜的艰苦奋斗历程。在科研经费捉襟见肘和科研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一切从零开始,以不怕吃苦和甘为国家奉献的精神,解决了膜...
原上海光机所党委书记朱从善研究员讲到:第一个精神就是我们光机所几十年来沿着确定的目标,坚定的不动摇的长期奋斗。这个精神应该是上海光机所上光人具备的很鲜明的特点。再有一条就是要艰苦奋斗,例如,我们的...
沈俊泉研究员回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所CO2高功率激光器开发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一系列感人故事:团队成员经常全国各地出差进行激光器的安装、调试,一出差就是十天半月不着家。沈国健老师当时一到外...
高惠学高级工程师回忆了上海光机所试制工厂刚成立的时候,副所长李明哲有句话“工厂就是给科研提鞋的”。这实际就是表明试制工厂就是要为科研工作做好服务。壮大试制工厂力量的目的就是为我国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保...
杂志社从我所的情报部门走来。创建初期,只能依靠借阅影印公司、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来搜集国内外关于激光研究工作进展的第一手情报。为了更多、更快地搜集情报,也为了配合图书馆的工作时间,一行人每天早上5: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