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概况 研究队伍 科研成果 人才教育 院地合作 国际交流 党建 产业 期刊 图书情报 所务内网
 
吴季:王大珩,我们永远的导师和心中的丰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1年07月22日 【 】 【打印】 【关闭
2011年7月21日中午,噩耗传来,空间中心的名誉主任、我们的老领导,王大珩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片刻之间,我的心脏顿时收紧,热泪在眼眶中涌动。先生关心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几次和我促膝谈话,关心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发展的一幕幕情景慢慢地都浮现在了眼前……
1995年,我刚刚回国不久,参加到了我国载人航天多模态微波遥感器的研制工作中,王老多次参加了项目论证和评审会。当时,我国的空间微波遥感事业刚刚开始,还没有一台星载的微波遥感仪器。多模态微波遥感器肩负着我国第一部星载微波遥感设备的重任。王老在评审会上多次深刻阐述微波遥感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我国空间微波遥感的发展。他用自己多年来在空间光学遥感方面的经验,为我们的研制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2000年,我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开始论证,王老担任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论证评审的评审组组长,在评审会上他积极呼吁国家支持空间科学项目的立项,深刻阐述了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对国家基础科学和航天技术发展的战略意义,为双星计划最后的立项奠定了重要的科学需求的基础。

2006年8月,美国政府发布了新的航天政策,高调提出美国要保持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甚至提出如果有其他国家影响到美国利用太空的行动,美国将予以打击。王老在家里和我们谈起这些背景,深深地为我国国家的空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感到忧虑,提出要从体制上进行加强。这时他的视力已经不好,看文件需要用放大镜,后来发展到要用一台专用的扫描仪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成极大的字才可以阅读。但他仍然认真阅读相关资料,并亲自起草成立国家空间科学专门机构、发射我国空间科学系列卫星的建议书。

可喜的是,在王老的积极呼吁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做出了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发展的重要决策。2010年春节,王老已经病重住院,我到医院去看他,向他报告了中科院拟将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作为重大项目向国务院上报的好消息。他听后非常欣慰,躺在病床上微微点头,紧握我的手,我能够明显感觉到他的手用力握了我几下,似乎在向我表示,你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使这个事业发展起来。今天,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空间科学卫星系列计划已经启动,为了配合和支持这个计划的实施,中科院也已经决定将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名为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老一直以来希望的、以建制化的机构来推动和实施空间科学卫星计划的愿望已经初步实现。

王老是我国功勋卓越的科学泰斗,也是平易近人的师长。他生活俭朴,为人谦逊。他在晚年以后,在家里接待来访的客人,经常是安排的满满的,这个人还没谈完,下一个已经进门在等待了。他视力减弱,但坚持阅读,直到最后在计算机屏幕上扫描出的文字大到整个屏幕只显示一个字体还坚持阅读,用手移动文件,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每每想到这些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深深地为王老的精神所打动。

王老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没走,他桃李满天下。作为他所从事的事业的继承人,我们一定要秉承先生做人的风范,继承先生科学的精神,学习先生始终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思考和关注学科发展的战略思维,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把我国的空间科学事业发展好,让中国人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上也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作者:吴季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沪ICP备05015387号
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201800)
转载本站信息,请注明信息来源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