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王大珩先生二三事
干福熹
在王大珩先生九十华诞之际,回顾他做人、做事、做学问,深深感受到他的谦虚与严谨之美德。
大珩先生早期(上世纪40年代)的主要科研活动是在光学玻璃领域,这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当时他在英国昌司(Chance)光学玻璃公司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开发出稀土光学玻璃,发明了V-棱镜折光仪,并发展了光学玻璃退火理论。但50年代在长春建立我国光学玻璃研究和试制基地时,他一直推崇龚祖同先生主持和领导这一重要项目,他关心光学玻璃的科研建设,但从不表示他在这领域的权威作用。60年代初,在龚祖同和王大珩先生鼓励下,由我编写《光学玻璃》一书,我向他们请教如何写书。大珩先生讲,请龚祖同先生写绪论,他把光学玻璃退火的一些资料(他的著作)给钟奖生先生写入书中《光学玻璃精密退火》一章。他详细审阅了书稿,但不署自己的名字。
80年代,王大珩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领导,家尚未搬至北京,当时他个人住在友谊宾馆北工字楼。有一次我出差住在他隔壁,晚上我听到隔壁房间有打字的声音,次日我到他房间,看到了一台旧的英文打字机。他说以往在光学玻璃退火上做过工作,所以他招了一名博士生,有一篇文章要送国外会议发表,他正在修改。看到这一切我很感动。大珩先生是不轻易招研究生的。他有广博的知识,但他不愿意在别人招的研究生上挂名,而自己很严谨地去带他认为有自己专长指导的学生。
王大珩先生作为我国光学界的前辈和领导是大家所公认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光学学会加入了国际光学学会后,我们都希望中国光学学会有人担任国际光学学会的领导,王大珩先生是众望所归的。当我与大珩先生商量此事时,他讲了一段至今令我很难忘的话。他讲到自己从解放后一直从事科技组织工作,很少具体参加科研工作,很少发表文章,学术上在国际影响不大,还是推荐学术研究有成就的人去担任国际光学学会领导。王大珩先生就是这样谦虚和严谨地看待自己,推荐后辈的。
——选自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王大珩》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