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国,造福人类,同心同德,忘我拼搏
——王之江院士口述上海光机所是怎样创立的
一、所名的由来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全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当时所名为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建制属中国科学院。1966年,中国科学院通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六五一六所。1968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研究院接管,授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五研究所。同年7月,授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829部队。1970年,我所回归中国科学院系统,实行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同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上海光机所,直至今日。
从上可知,从1964年成立至今,我所经历了五次更名。
二、建所的起因
回顾五十余年前上海光机所的创建,我当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至今记忆犹新。创建一个从无到有的研究激光的专业研究所,前无古人,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业,体现了一代人为科技报国,造福人类,同心同德,忘我拼搏的精神,当年初心,永志难忘。
上海光机所建立的起因,我认为有以下二个方面:
2.1 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在1960年5月的美国休斯实验室里。同一时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北京电子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也在研究涉及激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案。北京电子所黄武汉领导的研究组于1959年就开始了红宝石微波量子放大器的研究,1960年初在液氦温度获得10cm波段的放大,1962年,在液氮温度获得3cm波段的放大。我和邓锡铭等在长春光机所受50年代中期国外发明微波量子放大器的启发,设想延伸到光波,制造光量子放大器。所以,当美国的汤恩斯和肖洛在1958年《物理评论》上发表了《红外与光激射器》的论文,指出微波激射器推广到红外与光波段的可能性后,我们开始组织了一个学习和讨论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小组,组织过数十次报告讨论,看到休斯实验室的报道后,迅速开展了激光器的研制。1961年9月,我们用国产红宝石研制的国内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实现了激光输出。这台激光器虽然比国际上第一台激光器晚了1年多,但有自己的创新之处:采用外腔结构,直管式泵浦氙灯,红宝石棒和氙灯并排放在球形聚光器球心附近,与国外同类激光器相比较,性能更优越。1961年11月,《科学通报》发表了邓锡铭和我撰写的国内第一篇有关激光的文章《光学量子放大器》。1964年1月,《物理学报》第20卷第1期发表了我撰写的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研究工作报告及其学术结论《红宝石光量子放大器》。此后的1963年、1964年,国内激光研究的早期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科学院编年史》高度评价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它的研制成功,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1962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激光领域的发展前景作出了估计,并写进全国《1963-1972年十年科学规划纲要(草案)》之中:“重要的发展方向的另一个例子是受激发射,特别是受激光发射。从受激光发射能够取得波束非常窄的单色相干光波,其强度远远超出以前能够达到的数量级。这在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将提供一个全新的锐利工具,开拓原子及分子物理的新境界,建立全新的光化学研究及其他强激光效应的研究;这就将在光学中形成强光光学的分支。受激光发射,不但对基础科学会有这些影响,也将在工程技术方面,在远程飞行体的定位、探测、追踪技术上开辟广阔的前景,并为宇宙通讯创造新的可能性。因此,受激发射技术的生长和发展有可能将在今后十年内,在科学技术中引起一次广泛的波澜,建立起另一门尖端技术。”
2.2 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
激光技术领域显示的蓬勃生机,特别是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亲自筹划,加快了上海光机所组建的进程。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汇报《1963-1972年十年科学规划纲要》时说:“死光(即激光),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人吃了饭不做别的事,专门研究它。没有成绩不要紧。军事上除进攻武器外,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作战中主要是防御。”(摘引自《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52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1963年8月,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陪同朝鲜科学院代表团参观长春光机所,参观了所里演示的红宝石激光器后,当时正在长春召开第二届全国激光学术讨论会,他亲自到会鼓励与会科技人员,并讲到:“发展这门新技术要考虑一些非常措施。”
我国红宝石激光器,输出能量不到一焦耳,即能聚焦烧穿刀片和钢尺,显示了激光作为武器的可能性。因此继续加快速度,研究大能量高功率激光器,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这是一个大科学工程。不久,长光所领导与邓锡铭、我、孙功虞、牛汉民等人立即带了红宝石激光器和氦氖激光器赶赴中国科学院院部展示,由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陪同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观看激光演示,引起高度重视。
同年9月,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等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加强受激光发射研究,建立专门研究机构的若干建议”。
三、建所过程
3.1 建所选址的调研活动
单独建所的趋势方向已有眉目,地点选在何处?当时有三个方案:一是在长春光机所设立分所,二是建在北京,三是建在上海。大家都希望建在上海,因上海技术力量雄厚,支撑系统有保障。为此有关领导商定,在中国科学院院部激光器演示后,马不停蹄,即由我、孙功虞和牛汉民三人奔赴上海,开展调研活动(因临近中秋佳节,北京站买不到票,即从天津购票直达上海)。
抵上海后,经原长光所调入上海硅酸盐所工作任该所办公室副主任的王雁书牵线搭桥,拜访了上海市科委主任刘述周,由市科委在科技系统组织了一次由我主讲的“激光应用和发展前景”的专题报告。当时上海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激光和它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红宝石激光器可以在刀片上打孔,氦氖激光器可以作激光通讯。这次报告引起了上海科技界极大的兴趣,达到了我们希望引起上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的目的。
过后不久,邓锡铭、我、孙功虞和牛汉民等人再次来到上海,将两台激光器运到上海,在衡山饭店、锦江饭店、上海大厦的当时上海三个制高点演示激光通讯,在衡山饭店展示激光打孔。当时观看演示的有上海市领导曹荻秋等人。
经过两次来上海的调研、宣传活动,收获颇大,为有关领导决策、选址起了一定作用。
3.2 领导酝酿决策
1963年10月28日,国家计委副主任安志文约北京电子所专家黄武汉谈话,主要听取黄武汉关于应如何开展受激光发射的研究工作和国外量子电子学的最近发展情况。在座的有国家计委副主任范慕韩、上海市委副书记曹荻秋、上海市计委主任马一行。他们听取汇报后,还详细看了黄武汉上报给张劲夫副院长的报告,并在报告上签署意见,转给国家科委副主任张有萱:“有萱同志,我们约黄武汉同志谈了一次,我们认为这个所放在上海有很大好处,时间上可能快,盼你向聂总反映一下。”曹荻秋副书记表示,若在嘉定建所,上海市委一定大力支持,希望黄武汉回京后向张劲夫副院长请示,及早决定建所地点。同时,安志文还要求黄武汉写一份关于受激光发射的通俗材料。次日晨,这份材料即交给了安志文。
邓锡铭在《全国激光的早期发展》一文中曾指出,聂荣臻副总理对于选定上海建所有过指示:“在上海建所为宜,可以充分利用上海的工业基础,加速发展激光技术”。
3.3 抓住机遇大搬迁
1963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家科委、国家计委上报“中国科学院报光机所上海分所设计任务书”。文件简述了1960年5月激光问世以来苏、美、英、法、日等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其规模之大,进展之迅速,大大超过了半导体、微波技术初期的规模”。接着指出:“三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开展了研究工作,在光学精密机械所、电子所及其他单位也用红宝石及气体量子振荡器发现了受激光发射现象。在1962年的时候,我国与国外的差距约一年半,事过一年,差距越来越大,尤其在应用研究方面,我国基本上还没有开始”。
文件强调,为了迅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赶上国际水平,经院研究,认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从我院的光机所、电子所抽调有关从事受激光及微波发射研究的各类人员270人,在上海嘉定科技城筹建新所(暂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由院计划局归口)。以光及微波受激发射为单一方向技术综合的专业性研究所,研究受激发射光与量子电子学的基本问题,着重发展光及微波量子器件及其应用,并以辐射武器的研究工作作为长远方向之一。
1963年12月30日,经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批准,中科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成立筹备组。
1964年1月11日,国家科委、国家计委批复“原则同意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设计任务书”(国家科委(64)科三张字第047文)。
首先,实验业务骨干迅速从长春搬迁来沪。大家都明白,千里迢迢为了科技报国,造福人民,必须争分夺秒,抓紧工作。为先解决科研用房问题,经上海领导支持,经协商,将上海科技大学原电子所实验用房分批置换给我所(即以后被人们称为光机所东楼)。当时我们的口号是“科研和搬家两不误”,当长春运来的科研设备运达,科研人员立马开展工作,有的科研人员家在上海,他们一到上海,连家也不回,先到嘉定实验室工作,过后才回家。实验室工作台不足,科研人员自己动手用槽钢电焊而成。科研人员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个别人员甚至连理发时间也挤不出来。据统计,仅两个半月所里即取得了十项科研进展。
其次,生活上,我们在嘉定一无所有,只能白手起家。在嘉定县委书记牟敦高和县计委主任蓬树春的关心支持下,携带家属者被安排到居民楼(嘉定红卫幼儿园旁边的红楼)。当时住房困难,我家祖孙三代五口人与一对年轻科技人员同住一套房间。烧饭做菜用的是煤球炉子。当时我很满足,只要能住即行。以后又分批从长春调来了一些人员,其中不少是单身汉。这样,当时嘉定的迎园饭店、嘉宾饭店、清泉浴室全部被光机所租用。
全所只有从长春调来的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搬家、采购和接送职工上下班全靠这一辆货车承担。车上只有一条长凳供两位专家专用,其余职工只能站着往返上海嘉定。
四、上海光机所正式成立
1964年5月11日,中国科学院(64)院计研字第48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经1964年5月7日第五次院务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并经国家科委批准,将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电子学研究所有关从事受激光发射方面的人员集中,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地点在上海嘉定”。文件还明确:“建制属院,计划管理由计划局归口,学术方面受技术科学部领导,日常业务工作受华东分院督促检查”。
1964年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向华东分院、技术科学部、光机所下发(64)院干任字第095号文件:“1964年7月31日第七次院务常务会议批准任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下列干部:王大珩兼任所长;李明哲兼任副所长;高志博任副所长;黄武汉任副所长;邓锡铭任副所长”。
所长 王大珩 任职时间:1964.8-1967.9
1964年建所时,设置10个科研机构,习惯上以数字排列冠名:一室:总体器件研究室;二室:光雷达光通讯研究室;三室:工作物质玻璃器件研究室;四室:场致激发研究室;五室:物理光学频率转换研究室;六室:微波量子放大磁共振研究室;七室:激光光源研究室;八室:技术光学研究室;九室:电子学技术研究室;十室:基本理论研究室;还设有设计室。
1964年5月到8月,从长春北京两地调来科技等人员,共297人。同年9月,从全国各地招来大、中专毕业生130余人。
1964年8月,在上海市领导支持下,将上海市轻工业局属下的长江光学仪器厂、上海市仪表局属下的竞明仪器厂共407人划归上海分所组成附属工厂(详见上海市经济计划委员会(64)沪计方四字第747号文件)。
同年9月,在嘉定军人大礼堂召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成立大会。
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将上海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撤销后的土地、房屋及建筑物全部移交给我所使用(后人们称为光机所西楼)。
上海光机所西楼
据统计,到1964年底,中科院光机所上海分所共有人员1015人。
从1963年8月张劲夫副院长到长春光机所参观到1964年9月上海光机所成立前后只花了一年时间,一个相当规模具有一定实力激光专业研究所建立起来了,终于梦想成真!
经过五十余年的艰苦努力,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今的上海光机所,今非昔比,已经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为探索现代光学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发展大型激光工程技术,开拓激光与光电子高技术应用为重点的综合性科研基础型研究所。盼上海光机所的明天更美好!
何绍康访问整理
201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