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徐淮良教授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王长研究员来所进行学术交流

更新时间:2023-11-23 【打印】 【关闭

  5月23日,吉林大学徐淮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王长研究员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溢智厅分别做了题为“飞秒光丝非线性光谱技术及应用”和“基于太赫兹光子学器件的通信与成像技术研究”的报告。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冷雨欣研究员出席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铁军研究员主持,20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徐淮良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超快激光非线性光谱学和包括激光烧蚀、激光改性、激光取向、激光离化和解离等在内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
强飞秒激光在透明光学介质中传输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非线性成丝现象。经过成丝过程,光丝内激光强度可达10-100 TW/cm2 量级,激光脉冲在时域上可被压缩至周期量级脉宽,激光光谱在频域中可展宽到紫外、红外甚至太赫兹波段。基于这些特点,飞秒激光成丝在大气传感、天气控制、THz辐射产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徐淮良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飞秒强激光成丝的潜在应用、成丝的物理机制以及飞秒光丝非线性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随后,徐淮良教授介绍他们团队了在基于飞秒激光成丝现象所发展起来的几个非线性光谱新技术及其在气体、液体、固体等多相态光谱诊断方面的应用。报告结束后,徐淮良教授和我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就飞秒激光成丝光谱技术的机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空气激光等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讨论,对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科院太赫兹固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半导体太赫兹光电器件及应用研究。
太赫兹(频率范围:0.1-10 THz; 1 THz=1012 Hz)技术在医学成像、空间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高效THz辐射源和探测器,THz波段还没有被完全认知,所以其被称为THz间隙(“terahertz gap”)。王长研究员首先简要介绍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太赫兹固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THz 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 QCL)、基于多量子阱结构的THz量子阱探测器(quantum well photodetector, QWP)的基本原理。随后,主要介绍了他们团队在开展了THz QCL和THz QWP的设计与研制工作,提升了QCL的输出功率,达到瓦级输出,研制成功了宽谱高灵敏度的QWP器件;基于这些高性能的光子学器件,开发了太赫兹高速调制与探测技术,实现了基于THz波的实时音频和视频信号传输;设计了快速扫描成像系统,实现了基于THz QCL的共焦显微成像等主要工作进展。报告结束后,王长研究员和我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人员就太赫兹产生和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讨论。(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供稿)